武统、和统皆无可能?岛内军方:大陆踏上第三条路
二元对立失效,台海惊现“第三条路”?厌倦了等待“和统”,又忌惮“武统”代价,北京似乎找到了破解死局的密钥:“逼统”!这策略精髓在于,通过持续加码的军事压力,在台湾周边形成“兵临城下”之势,同时利用经济上的致命弱点,制造无法承受的窒息感。
目标是:不战而屈人之兵,以最小损失达成目标。然而,这场“逼宫大戏”能否奏效,取决于北京是否有能力挡住最强大的外部力量——美国。
暗流下的现实考量
当和平统一的曙光渐趋黯淡,而直接动武又因其难以估量的代价与后续治理的棘手,并非北京首选——这种两难,自然催生了对替代方案的探寻。
前官方人士如王在希,早在2020年便点破了和统可能性的式微。岛内军事评论员谢寒冰等人也敏锐察觉,大陆方面或许正悄然布局一种非典型战争手段,意图迫使台湾方面“主动”走向谈判桌。
这种思路,与当年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,最终未发一枪一弹便促使守军易帜,实现古都和平解放的历史,确有几分神似。其核心逻辑在于,通过持续升级的军事压力制造“围城”之势,逐渐侵蚀对方的抵抗意志与侥幸心理,最终以最小代价达成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战略目标。此即所谓“逼统”或“新北平模式”,它追求的不仅是形式上的统一,更是为后续融合治理保留相对完好的社会与经济基础。
不过,今日的台湾与当年的北平,最大的不同在于其问题早已深度嵌入复杂凶险的中美地缘博弈之中。
近年来,解放军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,在一些分析人士眼中,无异于“北平模式”的沙盘推演与现实模拟。特别是自2022年佩洛西窜访台湾以来,大陆方面接连举行了数次规模空前的大型环岛军演。这些演习的范围一次比一次贴近台湾本岛,科目设置也愈发贴近实战需求。
以2023年4月的“联合利剑”演习为例,解放军在短短三天内便出动了二百余架次军机,其中相当一部分逾越了彼时台湾方面单方面划设的所谓“海峡中线”,单日出动架次甚至刷新了历史记录。
山东号航空母舰的参演,以及彩虹-4察打一体无人机等新锐装备的亮相,更被岛内部分观察家解读为大陆方面已“动真格”,具备了对台湾实施三面合围乃至全面封锁的初步能力。这种步步紧逼的军事姿态,无疑直接拨动了岛内最为敏感的神经。
台湾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
军事上的压迫感,一旦与经济上的脆弱性相结合,便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。
台湾的能源结构高度依赖进口,超过九成需从外部获取,这无疑是其经济运作的“阿喀琉斯之踵”。据台湾当局经济部门负责人先前透露,倘若海峡爆发冲突导致运输线被切断,岛内液化天然气的安全储备仅能支撑约11天。
这种高度的对外依赖性,恰恰是“逼统”策略可以精准打击的要害。试想,当军事上已形成“兵临城下”的压顶态势,经济上又因封锁而显现“无以为继”的窘境,岛内无论是武装力量还是执政当局,难道不会重新评估抵抗的意义与实际代价吗?
届时,抵抗的意志还能剩下多少,便是一个巨大的问号。 然而,这条看似精巧的“第三条路”,其推进绝非一帆风顺。最大的变数,无疑是美国的态度及其可能采取的军事介入。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,美国便一直是台海问题中最为关键的外部干预力量。
大陆方面军事实力虽已今非昔比,在纯粹的台海军事对抗中取得对台优势,甚至迅速夺取制空权与制海权,并非难事。真正忌惮的,恰恰是美国可能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预。过去数十年,大陆在优先发展经济的战略大旗下,对台问题采取了相对克制的策略,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与美国过早发生正面冲突。
“台独”势力之所以有恃无恐,其主要依仗也正是华盛顿的模糊承诺与实质支持。因此,“北平模式”若要成功,要么大陆的军事力量必须发展到足以有效威慑美军介入,或在美军介入时有能力将其拒之于千里之外。要么,便是通过某种方式迫使美国明确承诺不介入。
否则,即便大陆方面营造的军事压力再大,只要台湾方面还残存着“美军必援”的一丝幻想,其主动放弃抵抗的门槛便会高得难以逾越。这意味着,选择“北平模式”,很可能需要北京做好与美军进行某种形式对抗——哪怕是“不接触”的对抗,如区域拒止/反介入能力的充分展示与决心宣示——的万全准备。
倘若大陆方面决心不惜与美国进行某种程度的“摊牌”来促成“逼统”,其优势在于可能以相对完整的方式保全台湾,避免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,为战后治理奠定较为有利的民意基础。
但其劣势也极为突出:与美国发生军事摩擦乃至直接冲突的风险陡增,可能导致中美关系全面崩盘,自身经济发展也可能遭受难以估量的冲击。
相比之下,如果退回传统的“武统”路径,好处或许在于能够将冲突范围尽可能严格地控制在台海一隅,避免主动与美军在全球其他热点地区开辟第二战场。然而弊端则是,台湾本岛势必遭受重创,军民伤亡在所难免,后续治理的难度与成本也将呈几何级数飙升。
更为棘手的是,即便“武统”成功解决了台湾的政治地位问题,只要美国因素未能从根本上得到处理,华盛顿仍可能持续利用台湾问题,在国际上制造事端,扶植岛内外部分裂活动,正如其在新疆、西藏问题上的惯用伎俩,以及过往对香港的渗透操弄一般,使之成为长期困扰中国的战略溃疡。
目前看来,大陆方面似乎正持续强化军事准备,步步为营地营造“兵临城下”的战略态势。岛内也开始有声音反思,“和平不是免费的午餐,更不会从天上掉下来”。
无论是“北平模式”在压力下的逐步兑现,还是其他路径的最终浮现,台海未来的走向,无疑将深刻牵动地区乃至全球的战略神经。这盘大棋,每一步落子,都充满了复杂的计算与深远的考量。
#图文打卡计划#
上一篇:对接展会搭建

